前言:为什么你静脉曲张鼓起的“青筋”并不是要消融的真实目标?
很多接受静脉曲张微创射频治疗的患者,在术前常常会疑惑:“医生,我这腿上鼓得这么厉害的青筋,为什么不直接把它给‘烧掉’呢?反而说要处理那根看不见的大隐静脉?”
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、但也非常关键的认识误区。
张强医生集团成都静脉曲张CHIVA中心
静脉曲张是一种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静脉血液回流异常。虽然我们用肉眼看到的,是腿上像蚯蚓一样盘曲隆起的血管,但这些“鼓包”往往只是表象,真正的病变源头,却深藏在皮肤下筋膜层之内。
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:“大多数静脉曲张肉眼看到的‘鼓包’并不是大隐静脉本身,而是它的属支静脉。”
今天这篇文章要告诉你另一个真相:真正引发静脉曲张的“源头”,恰恰是这你看不到、摸不到、感觉不到深藏在筋膜层下的大隐静脉主干。而射频消融或激光闭合术,正是针对这一源头进行治疗,而不是你肉眼看到的那些鼓包青筋。
展开剩余86%一、静脉“鼓包”只是冰山一角,源头才是治疗重点
人们很容易将“鼓起来的就是病灶”作为判断标准,这是一种典型的感官直觉误判。事实上,大隐静脉主干在解剖学上是位于皮下深层的筋膜层之间,平常是看不到也很少能摸到的。而我们在小腿、膝下看到的“蚯蚓腿”,多半是大隐静脉的属支曲张静脉。
很多人会问:“我明明看到是这条浅表静脉曲张,怎么就不处理它?”这种误解就像你家楼顶漏水,你看到的是墙面发霉、滴水,直觉是从漏水的墙面下手重新粉刷墙壁,结果几个月后又出现渗水。你没有找到屋顶破洞漏水的源头在哪,结果治标不治本。大隐静脉主干的瓣膜功能失常,血液就从深静脉反流到表浅静脉,沿着大隐静脉和属支流向小腿、脚踝,这些浅表静脉因为压力长期增高,就像水管爆裂一样被撑起、鼓包,这才形成了你看到的那团“鼓包”。
所以,鼓包静脉只是“受害者”,不是“元凶”。瓣膜功能不全才是造成属支静脉反流、血管扩张、皮肤鼓包的“总开关”。 如果这个源头不关掉,表面这些静脉不管怎么切、怎么硬化,它还会再鼓、再扭曲扩张。
二、射频治疗的原理:不是“熨平鼓包”,而是“闭合逸出后血流路径”段,阻断反流!
射频消融术的本质,并不是“清除鼓起的青筋”,而是精准定位大隐静脉干的反流段,通过热能将其封闭,从而彻底阻断反流,整个过程依赖:
在超声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大隐静脉主干(N2静脉); 利用热能闭合这一主干反流静脉段; 切断异常回流路径,降低浅表静脉压力; 随后,属支静脉由于压力减轻,部分自然萎缩,或辅以硬化/点剥等微创手段。射频消融
所以,你看到的曲张血管不是是要消融的对象,“看不见”的那一段,才是需要精准打击的靶点。
三、为什么不直接“烧掉”外面的“凸起鼓包”?
这是一个非常直觉的想法,但在医学上却是低效甚至错误的做法。
1. 治疗原则:没有找到源头,即使消除也只是“掩盖症状”
属支静脉曲张是“结果”,主干静脉反流才是“原因”。直接处理结果而忽略原因,类似“头痛医头”,只会拖延病程、增加复发的机率。
2. 解剖角度:属支静脉常常数量多、走形杂、表浅贴皮
浅表属支静脉多数呈网状、扭曲扩张严重、分支杂乱,射频导管无法顺利插入或滑行。而大隐静脉主干较直、结构清晰,适合导管推进和能量释放。
3.治疗风险:
属支静脉离皮肤太近,射频释放热能容易灼伤皮肤、形成色素沉着、水疱甚至坏死。
张强医生集团成都静脉曲张CHIVA中心
【病例1】
男性,58岁,左下肢内踝至小腿明显曲张,鼓包明显。此前在外院接受过硬化治疗,短期有效,但3个月后症状反复加重,鼓包重现。
检查发现:大隐静脉主干从股静脉开口反流至小腿段,反流时间长,压力显著升高,属支静脉迂曲扩张。
治疗方案:射频闭合大隐静脉主干 + 点剥属支静脉+硬化细小静脉。
术后半年随访:症状基本消失,原有曲张明显减轻,无复发迹象。
【病例2】
女性,46岁,仅小腿后外侧有几根轻微曲张的静脉,无明显主干反流。部分局部静脉曲张。
治疗方案:仅采用局部硬化+点剥。
术后随访1年,无复发,未干预隐静脉主干。
从这两个病例可以看出,是否“看得见”,并不是治疗依据。是否存在“主干静脉反流”,才是决定是否需要射频消融的关键。
四、临床误区:表面静脉没了,病其实还在
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,如果不封闭大隐静脉主干,只对表面曲张静脉进行硬化剂处理,常常会出现:
初期外观改善,但数月后再次复发; 反流压力没有被切断,新的静脉分支继续曲张; 治疗多次,患者心理负担加重,费用上升; 甚至会出现色素沉着、硬块、局部坏死等并发症。这类“治疗”非常普遍,尤其是在一些缺乏正规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的门诊环境中。出现这些原因正是:主干静脉未闭合,反流未解决,病灶未除。
而标准应该是: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→定位反流源头→确定静脉分流通路涉及的路径→射频闭合主干路径→辅助其它手段处理属支静脉。
五、术后你看不到“鼓包”,但治疗的目标已经完成
射频术后的效果并不是立刻让所有“蚯蚓”全部消失。因为:
有些属支静脉需要几周~数月才自然萎缩; 部分血管即使不再承压,也仍留有扩张“痕迹”,点剥改善外观; 但只要主干闭合,血流改道,症状大多明显缓解。六、所以你该问的,不是“鼓包在哪”,而是:
大隐静脉有没有反流? 是否涉及属支反流? 射频是否可以封堵主干?是否需要辅助手段处理分支? 有没有复发风险?只有搞清楚这些,治疗才是精准有效的。
七、为什么看不到的“静脉”反而优先处理?
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:为什么不先“烧掉鼓起的蚯蚓”?而是选择你根本看不见的大隐静脉?
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也非常专业:
医学上,病因治疗远优于表面修饰; 大隐静脉主干是病变的“上游”,控制源头才能治本; 属支只是“表现层”,很多时候可以自然回缩或硬化和点剥。八、常见问答:澄清几个认知误区
误区1:“腿上青筋不见了,病就好了。”
表面曲张的静脉被切除或硬化,只是外观改善,如果主干反流仍在,病根依旧。
误区2:“我年纪轻、曲张不重,不用治。”
早期瓣膜功能不全并不一定会有明显曲张,但长时间高压会造成色素沉着、湿疹、甚至皮肤溃疡。
正确做法:
找专科医生评估静脉功能; 确认是否需要处理; 明确治疗优先级和手段。静脉曲张治疗,看不见的才是关键
静脉曲张的根源不在于腿上鼓起的“青筋”,而在于深层、看不见的隐静脉主干的反流。射频治疗的核心,就是封闭这个源头,而非仅处理表面的静脉曲张。
就像漏水墙面只是表象,真正需要修补的是屋顶裂缝。同样,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应从源头着手,阻断反流路径,防止反复发作。
前一篇我们说:“鼓包的不一定是隐静脉”,今天我们再强调:静脉曲张射频治疗“真正该闭合的,正是你看不见的隐静脉主干。”这正是科学、系统治疗静脉曲张的关键所在。如果你有感兴趣的话题,欢迎留言,我们一起讨论。
发布于:四川省在线配资服务,配资门户网站平台,今日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