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大爷拿着体检通知单,眉头紧锁地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:今年的免费体检怎么多了两项检查?我70岁了,身体一向很好,需要这么详细吗?工作人员耐心解释:张大爷,这是国家新增的免费项目,胸部DR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,不用您掏一分钱。
张大爷的疑虑代表了很多老年人的想法。2025年6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、国家中医药局、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通知,明确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中新增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正位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也从94元提高到99元,新增的5元经费重点用于一老一小健康服务。
这个政策调整看似简单,实际上牵动着全国数以亿计老年人的健康福利。截至2023年底,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.96亿人,占总人口的21.1%。按照新政策,这些老年人每年都能享受到更加全面的免费健康检查。
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医生告诉记者:以前老年人体检主要是血常规、尿常规、心电图这些基础检查,很多早期疾病发现不了。现在新增的胸部DR检查,能够清晰显示肺部感染、结核、肿瘤等问题,就像给肺部装了'高清摄像机'。
胸部DR检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老年人是肺部疾病的高发群体,肺癌、肺结核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。传统的听诊和简单检查很难发现这些潜在问题。DR检查能够在疾病早期就发现异常,为及时治疗争取宝贵时间。
展开剩余81%另一项新增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同样意义重大。这项检查能够反映过去2-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,比日常空腹血糖检查更加全面和稳定。老年人糖尿病往往起病隐匿,症状不典型,很多人平时血糖看起来正常,实际上已经存在血糖控制问题。
内分泌科医生王主任解释:很多老年人来检查时空腹血糖正常,就以为没有糖尿病。其实餐后血糖可能已经很高了,长期这样下去会导致各种并发症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需要空腹,随时可以查,能有效发现这些'隐形高血糖'。
政策执行过程中,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响应。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9月开始就启动了新的体检项目。体检科护士长说:我们专门购置了DR设备,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项目。每天预约体检的老年人明显增多,大家对新增项目很感兴趣。
家住上海浦东的退休教师刘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。她在体检中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偏高,达到了6.2%。平时我的血糖都正常,没想到糖化血红蛋白超标了。医生说我是糖尿病前期,需要调整饮食和加强运动。幸亏发现得早,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
各地执行情况存在差异。记者了解到,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齐全,能够顺利开展新增检查项目。江苏省某县级医院负责人表示:我们医院DR设备充足,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早就开展了,新政策对我们来说执行起来没有压力。
东部某省会城市的情况更加乐观。该市卫健委工作人员介绍: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,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便携式DR设备,培训了相关技术人员。目前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开展这两项检查。
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挑战更大一些。某西部省份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坦言:我们这里DR设备还不够,正在申请购买便携式设备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相对简单一些,已经能够正常开展了。预计年底前能够完全满足新政策要求。
设备配备是一个方面,人员培训同样重要。山东省某市卫健局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,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DR操作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解读培训。新技术需要新技能,我们不能让设备闲置,也不能让检查结果得不到正确解读。该局负责人说。
老年人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。起初,很多老年人对新增检查项目不太理解,认为自己身体没问题,不需要做这些检查。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宣传和首批体检者的现身说法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主动预约体检。
广州市天河区居民陈大爷就是态度转变的典型代表。开始我觉得麻烦,还要多跑一趟医院。后来听邻居说检查出了早期肺结节,及时治疗了,我就赶紧去预约。结果真的发现了一些小问题,现在定期随访,心里踏实多了。
政策落地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。部分地区存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,一些老年人对新增项目不了解,错过了体检时间。还有一些地区在设备采购和人员配置上进度较慢,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。
资金保障是政策成功的关键。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99元,新增的5元主要用于一老一小健康服务。这笔资金看似不多,但涉及全国数亿老年人,总额相当可观。
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:我们会确保资金及时到位,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免费体检的实惠。同时会加强资金监管,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。
基层医疗机构对资金使用也有自己的考虑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算了一笔账:DR检查成本相对较高,设备折旧、维护、人工等费用都不少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成本相对低一些。99元的标准能够覆盖成本,但需要精打细算。
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已经初步显现。据统计,新增检查项目实施以来,各地发现的早期肺部疾病和糖尿病前期病例明显增多。这些早期发现的病例通过及时干预,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,减少后续医疗费用支出。
医疗机构的工作量也在增加。某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反映:最近转诊过来的早期肺部疾病患者明显增多,这些都是社区体检发现的。虽然工作量大了,但能够在疾病早期就进行干预,对患者来说是很大的福音。
内分泌科的情况类似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发现的糖尿病前期患者,通过生活方式干预,很多都能避免发展为糖尿病。这比等到血糖明显升高再治疗要有效得多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说。
从全国范围看,政策执行还存在地区差异。经济发达地区设备配置较快,人员培训到位,政策执行效果好。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设备不足、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,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。
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参与度也有差异。65-75岁的老年人参与积极性较高,对新技术接受度强。75岁以上高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、健康意识相对较弱等原因,参与度相对较低。这需要社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,做好动员和帮扶工作。
政策的长远影响值得关注。通过免费体检早期发现疾病,能够减少后期治疗费用,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。这不仅是个人受益,也能减轻整个医疗体系的负担。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,预防投入的性价比远高于治疗投入。
专家预测,随着设备普及和技术成熟,新增检查项目的成本会逐步降低,覆盖面会进一步扩大。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检查项目纳入免费体检范围,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。
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也在探索创新模式。一些地方推出了上门体检服务,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提供便民服务。还有一些地方建立了体检结果共享机制,老年人在任何一家基层医疗机构都能查询到自己的体检结果。
政策的持续性也得到了保障。相关部门明确表示,这两项新增检查将长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不会因为财政紧张或其他原因而取消。这让老年人和基层医疗机构都吃了定心丸。
回到开头张大爷的故事。经过详细体检,DR检查发现他的肺部有一个小结节,糖化血红蛋白也略高于正常值。医生建议他定期随访,调整饮食结构。还好来检查了,不然这些问题都不知道。现在心里有底了,知道该怎么保养身体。张大爷感慨地说。
这个政策变化看起来只是增加了两项检查,实际上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健康的高度重视。从基本的血常规、尿常规,到现在的DR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,免费体检项目在不断丰富完善。每一次调整都意味着更多疾病能够被早期发现,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。
面对这样的好政策,你怎么看?你或者你的家人参加过免费体检吗?对于新增的这两项检查,你觉得有必要吗?在基层医疗服务方面,你还希望看到哪些改进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。
发布于:广东省在线配资服务,配资门户网站平台,今日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