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不变,细节更丰富,总字数变化不大:
---
年仅十九岁的李世民,在浅水原大战中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智慧和勇气,赢得了李渊麾下功臣集团的高度认可。这场胜利为他日后争夺皇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堪称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!
而在彻底清剿了薛仁杲所建立的西秦割据政权之后,李渊又有哪些盘算和部署呢?老李头刚刚亲手除掉薛仁杲,紧接着他便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兄弟般的旧部——被他亲自册封为凉王的李轨!
说起李轨,这个人的经历也颇为传奇。他是武威地区的地方势力头目,头脑灵活,文韬武略皆有涉猎。家境殷实,身为姑臧地区的大地主,生活中从未为金钱发愁。但与那些豪强地主不同,李轨并未横行乡里,反而经常施以仁慈,花费巨资赈济贫苦百姓,颇有孟尝君“乐善好施”的风范。
展开剩余81%隋炀帝大业年间,凭借良好声誉,李轨被任命为大隋武威鹰扬府司马。
当金城(今兰州一带)的土豪薛举起兵自立为帝,建立西秦政权(大业十三年,公元617年七月),李轨虽然心有觊觎,却不能贸然表态。他秘密召集同郡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官员,商讨对策。众人皆知薛举及其子薛仁杲性情残暴,滥杀无辜,难以抵御。大家一致认为:“薛举暴虐必然侵扰,郡官庸碌无能,难以抵御,今宜同心戮力固守河右,岂能束手就擒、妻离子散?”
最终,这帮豪强决定联手起兵,各自打着旗号单干(凉州地区自五胡乱华以来,割据割地的传统根深蒂固)。但要推选一位盟主可不容易……
老哥们谁都不愿做这出头鸟,最后曹珍出面为李轨撑腰,说:“常闻图谶预言,李氏当王,如今李轨正合天命!”
算卦先生们一直说,天下应归李家掌控,而李轨正好应了这预兆,因此由他当盟主无疑是天命所归!
就这样,李轨成了凉州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,成为大家公认的盟主。(这帮人鬼精鬼精的,日后如果出了事,李轨一家自会独自承担,大家都是共犯。朝廷治理地方时,也只能诛杀首恶,胁从则暂不追究。)
在这些人的助力下,李轨顺利控制了凉州(隋代武威郡),称自己为“河西大凉王”,沿用隋文帝开皇年间的官制设置官员。
他任命盟友统师为太仆卿,士政为太府卿,曹珍为仆射,梁硕为吏部尚书,安修仁为户部尚书。
与此同时,西突厥阙度部落盘踞会宁川(今宁夏中卫),拥有两千余骑兵。趁乱自立为阙可汗。见李轨插旗自立,阙度主动向李轨投降。虽然阙度未受良好教育,文化水平有限,但他选择归顺草莽出身的李轨,李轨自然欣然收编这支骑兵部队,壮大自己的实力。
同年七月,李轨率军在昌松(今甘肃古浪县)大破西秦将领常仲兴,打击东面敌人。随后,李轨又连下张掖、敦煌,继而攻克西平、袍罕(今青海乐都县及甘肃临夏县),一时间威震河西五郡,声势赫赫。
正当他志得意满之际,关中的李渊发来了信函。此前李渊为了清除眼前威胁,已经扫荡了西秦割据政权,展开外交攻势。李轨被李渊巧妙游说,答应与其结盟,共同对付西秦残余势力薛仁杲。
然而,膨胀的李轨并不满足于被册封为凉王。趁李世民与薛仁杲在浅水原对峙时,他竟公然称帝,自立为天子,坐上了皇位!
这简直是“屎壳郎钻粪堆”,故意找死!不称帝时最多被软禁,一旦称帝,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了……
李渊自然无法容忍天下有两个李姓天子。清理完薛仁杲后,眼下他就准备动手收拾李轨了。
与此同时,李轨内部也风雨飘摇。梁硕功劳最大,深得李轨信任,担任谋主一职。因其汉人身份,对胡人部下颇有防范,经常为李轨出谋划策防范胡人势力。
然而,梁硕因此得罪了胡人盟友安修仁,且因傲慢无礼,轻慢了李轨的儿子李仲琰。李仲琰心生怨恨,联手安修仁在李轨面前诬陷梁硕谋反。李轨听信谗言,未问清楚便下令用毒酒处死了梁硕。
这起事件导致李轨手下开始分裂瓦解,连谋主都被杀,其他人更是心怀不满。
李轨却仍然沉迷迷信,笃信胡巫之言,依照“大巫”指示,兴建“玉女台”,妄图迎接“玉女”降临,搞得百姓怨声载道。
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吗?当皇帝才不到两个月,凉州爆发严重粮荒,老百姓饥不择食,甚至开始人吃人。
李轨赶忙倾家荡产赈灾,但财力有限,效果微乎其微。焦急之下,打算开仓放粮,但此事牵涉重大,遂召开朝会讨论。曹珍一派支持救助饥民,谢统师等隋朝旧臣反对,暗中联络胡人,排挤李轨旧部。
他们诡辩说:“百姓饿是弱者,勇士怎会如此,国家粮仓是以备不测,岂能任意散粮养弱者?若为人情散粮,非忠臣也。”
李轨竟信了这套鬼话,完全违背了国家粮仓设立的初衷。粮仓本是为国家灾难时紧急使用,现在正是“备不虞”的关键时刻,居然反对放粮,真是自取灭亡!
李轨内部矛盾丛生,李渊自然不会给他喘息机会。武德二年二月,李渊决心两线用兵:东线讨伐王世充,西线剿灭李轨!
李渊先以外交攻势展开,拉拢李轨的后方势力吐谷浑。吐谷浑首领在李渊的策动下,答应与其结盟,出兵攻击李轨。
李轨一边抵抗吐谷浑骚扰,一边防范李渊突然进攻,正陷入用人危机时,安修仁的弟弟安兴贵突然从长安返回凉州。明眼人一看,这不正常,但李轨却欣喜异常,将安兴贵封为左右卫大将军以示重用。
安兴贵暗地里是李渊派来的间谍,没想到李轨如此给面子,先以劝降为主,劝说李轨投降李唐。
安兴贵对李轨说:“凉州面积不过千里,土地贫瘠,不适合割据。关中李唐势力强大,屡战屡胜,天下终将属之。你不如早日投降,如古代窦融,保全荣华富贵。”
李轨却自负山河固若金汤,拒绝投降,称:“我凭山河为依,彼虽强大又如何?你只是唐人来劝降罢了。”
这完全是目光短浅,根本不识时务!
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,安兴贵也不再浪费口舌,联手安修仁密谋推翻李轨。
武德二年五月,安兴贵公开起兵反叛李轨,李轨出战败北,只能退守婴城。
安兴贵在城下喊话:“大唐遣我诛李轨,助之者族灭三族!”一声怒吼,彻底瓦解了城内军心民心,众人纷纷投降。
李轨穷途末路,携妻登上玉女台设酒告别。五月十三日,他被安兴贵擒获押往长安。李渊见李轨败亡,不禁笑出声来,随后斩杀李轨及其子弟,河西地区彻底平定。
为安抚凉州势力,李渊封安兴贵为右武候大将军、上柱国、凉国公,封安修仁为左武候大将军、申国公。
此外,为防止地方势力作乱,李渊任命熟悉边事、了解羌胡情况的黄门侍郎杨恭仁为
发布于:天津市在线配资服务,配资门户网站平台,今日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